查看原文
其他

国庆献礼 | 刚刚,北航学子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平均年龄不到20岁……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3-01-2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0月3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冯如书院、北京学院

大一、大二本科生

自行研发、生产、制造的

“冯如三号”无人机

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冯如三号”不间断飞行30小时6分42秒,创下了25-100公斤级油动无人机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来自国际航联的观察员WONG, TAK KAY KEITH现场确认了飞行时间以及飞行活动的有效,该纪录将获得国际航空联合会(FAI)的正式批准。

“冯如三号”无人机采用常规布局,翼展长度约10米,全机为黑色,尾翼印有鲜亮的五星红旗;机身较短,像潜水艇,为流线型,全机由高强复合材料制成;后置螺旋桨,飞机加满燃料后总重量为75.44千克。

此次创纪录飞行活动在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举行。飞机在航校上空300米高度盘旋飞行,在飞行期间不允许加油,在既定的油量上,“冯如三号”在同等重量等级和动力类型的无人机中创造了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在测绘和通信等诸多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冯如三号”无人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自主设计研发的飞机,希望通过创造飞行世界纪录的形式,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致敬中国航空暨冯如首飞110周年

一载砥砺,厚积薄发

“冯如三号”

“冯如三号”目标是要创造25公斤-100公斤级的固定翼油动无人机航时的世界纪录。这不仅要求升阻比足够高,而且还要求大幅减轻结构重量增加燃油比重,从而保证长时间飞行的可靠性,技术难度很大

2018年10月,冯如书院第一期科创营成立,招募了来自冯如书院、北京学院的33个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不到20岁,开始了“冯如三号”的制作。

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与精心指导下,制作组采用了先进的超大展弦比机翼、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自主起降飞行控制与导航等技术,经过反复计算、试验、测试、试飞,经过了近一年时间。

点开看“冯如三号”试飞视频,超酷空中视角!

01

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对飞机性能的要求,从总体的设计到各细节的研究都需要技术创新、反复实践和艰苦工作。如何落实每一个细节?灯火阑珊,教室里的争论兴致盎然,那是队员们在确定参数;深夜的车间里,不顾蚊虫的叮咬,那是队员们在进行发动机的试验,测试好每一个零件,用心选好每一个螺钉,精心计划好每一步,今日多一分汗水,明日则多一重保障

抓紧时间做新的电源生命线

02

实践操作

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很多细节问题紧跟着到来。用错工具、装配失误事小,安全问题更值得关注。螺纹拧太紧滑丝、工具用力过大误伤自己、没问师傅擅自下决定导致装配错误……因缺少经验而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

队员们开始习惯在充满燃油味的发动机旁面不改色,不放过每一个练习用钻头打孔的机会,废寝忘食地进行静力实验......经历一段时间的煎熬之后,大家逐渐适应了工厂的环境,项目也迎来一个又一个新进展。

指导老师王耀坤和同学们一起工作

长航时发动机试车时测量转速

夜航降落后推回机库

夜里在电脑前观测飞行数据

03

试飞成功 

金秋佳节,月满情浓。当8月4日白色的“冯如三号”0号机起飞的那一刻,队员们前期的播种终于结出了果实。即便中秋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内心依旧充满久违的喜悦和感动。

"冯如三号"0号机飞机

短期目标实现后,队员们又立刻投入其他问题的解决中:如何在复杂气流环境中安全稳定地飞行?如何尽可能多地带燃料?面对飞机整体减重和强度保持的两难抉择,队员们任重道远。开学后,为了兼顾在校课程,还需要常常往返于北京和安阳。最终,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完美符合载荷要求的复合材料,飞机整体减重超过15公斤,续航能力大大增强。

指导老师李建华帮助队员们解决机翼中的气泡问题

04

成功献礼

 

飞行前检查

起飞前的心情最为紧张,一个传感器的失灵,一个紧固件的松动,甚至是油管内的一个小小的气泡,都让每一名队员捏了一把汗。

最终,在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日8时06分24秒,“冯如三号”从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成功自主起飞。

30小时6分钟42秒,“准备降落”,“收到收到”,对讲机里传来一声声预示着成功的口令,“冯如三号”成功采用全自主模式平稳降落。

国际航联观察员(右一)现场确认签字

在小心地收好飞机后,不知是谁起了个头,“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一呼百应,嘹亮的歌声让全场沸腾了。这些北航学子终于守得云开,给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生日礼物

北航少年,不负韶华

成功创纪录,这些年轻的北航学子难掩激动。

30小时6分钟42秒,这个数字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整个过程中,我们组盯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经历了起飞、低温和降落这三个最关键的时刻,飞机转速缸温出现最后的波动时,大家都紧张起来了,操作降落的我更是史无前例地紧张。最终成功了,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紧张了三个月、期盼了一年之后内心的释然,飞机接地的一瞬间,我和我的队员抱在一起。

——队长张益铨

队员们看着远处天空上的航迹( 夏宇辰 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冯如三号”见证了这些北航学子的成长。

 三个月的工作,大家都拿出百分百的心思对待每一个螺钉、每0.1伏电压。机翼上不传递物品,注意空速管,仅完成自己组别任务.....这看似苛刻的原则,更是凸显了我们对待“冯如三号”的态度。

休息时,我们也在宿舍桌游,也在一起嬉笑玩闹。有轮流的饭卡,有集体午休,有倒班的飞控,有买空店家的下午奶茶,有运5机翼下用泡棉铺成的床铺。正是我们开开玩笑、互相加油打气,才使彼此都坚持下来。 我们是同窗,但现在更是亲人。

——副队长张韫哲

队员陈旭航、林招如正在过他们的十八和十九岁生日,“冯如三号”对于他们又增添了成人礼的意味

通过致敬航空前辈的创纪录飞行活动,加深青年学子对空天报国情怀的理解,通过产学研三方无缝衔接,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学生们在团队创新的过程中,有效锻炼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深刻地感悟了团队合作精神。

——冯如书院院长杨超教授

“冯如三号”参与队员信息

不忘初心 ,吾国吾家

这架献礼飞机

命名为“冯如三号

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致敬

1909年9月21日

冯如驾驶着第一架

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飞机

“冯如一号”

掀起了110年的载人动力飞行史

冯如与“冯如一号” 

1911年1月18日

冯如驾驶“冯如二号”

如飞鸟凌空一般飞上40英尺的空中

并环绕广场飞行了约1英里

冯如与“冯如二号”

1949年开国大典上

参与阅兵的飞机只有17架

“飞机不够,就飞两遍”

周总理的这句话

触动了中国航空人的心

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飞机

1952年10月

北京航空学院

应国家的需要诞生

是为今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学院50年代新生入学

建校6年后,1958年

北航师生“大干100天”

研发出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北京一号

“北京一号”

一年后

诞生于北航校内加工车间的

北京五号”升空

实现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历史上“零的突破”

“北京五号”

2019年6月9日

北航自制话剧《腾飞》

首演谢幕

深刻诠释了一代又一代北航人

不断传承的使命

要为祖国设计最一流的飞机!

话剧《腾飞》谢幕 

先辈矢志报国的情怀

深深感染了北航学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以“冯如三号”创造世界纪录

  向前辈致敬!向祖国献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北航学子把汗水洒在祖国大地

把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铭刻于心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致敬“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先生

传承“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

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他们

书写了一项崭新的世界纪录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冯如书院

项目策划 | 高静 郭伟丰 吴衍川

项目指导教师 |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耀坤

摄影 | “冯如三号”团队 志梵引力影像工作室

文案 | 刘涵 崔毓葳 焦帅楠

编辑 | 王致远 王常昊 史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那么,问题来了

你找到上图中的“冯如三号”了吗?

你要如何表白祖国呢?

截至10月6日15:00

留言点赞前7名(且超过300个赞)

获得精美邮册一本!

和小萱一起

为敢为人先的北航学子

1000个在看(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